自低空经济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,全国多地已发布专项政策,推动产业集群加速形成,吸引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,呈现出多地竞逐“天空之城”的景象。
北京:
《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7年)》:到2027年,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,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,在技术创新、标准政策、低空安全、应用需求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,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。
到2027年,围绕应急管理、物流配送、空中摆渡、城际通勤、生态安全、特色文旅等领域,形成1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典型应用场景。
上海:
《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7年)》:到2027年,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;支持10家以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、工业级无人机和新能源通航飞机研发制造领军企业落地发展,培育20家左右低空运营服务领军企业、3-5家行业领先的适航取证技术服务机构,集聚100家以上关键配套企业。
广州:
《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》:到2027年,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成效,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,低空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。
推动关联的载人航空器、飞行汽车、货运无人机、消费无人机、传统直升机等航空器制造业实现产值规模超1100亿元。低空经济跨境飞行、商务定制、短途客运、文旅消费、物流运输、应急医疗、会展服务等关键运营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。
新建5个以上枢纽型垂直起降场、100个以上常态化使用起降点,低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100亿元。
深圳:
《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:到2026年底,建成“1+5+4”低空基础设施体系,即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、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、测试场4个;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,覆盖技术研发、生产制造、营销展示等业态;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,开通载人、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。
重庆:
《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:到2027年,以北斗应用为支撑的城市空中交通空机一体化管理系统基本建成。新建通航起降点1500个以上。低空飞行器数量年均增长20%以上,飞行架次、飞行时长年均增长25%以上。新增通航制造业投资200亿元以上,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00家,其中制造业类400家、消费运营类600家。
浙江:
《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行动方案》:布设低空基础设施网,到2027年,全省建成A类通用机场20个,实现“市市通”;建成150个以上公共无人机起降场,覆盖四大都市区核心区。分层构建低空航路航线网络,到2027年,通用航空航线通达长三角地区,无人机物流航线基本覆盖四大都市区核心区。培育低空新兴消费业态。建设一批通用航空旅游基地,培育“舟山—建德”“德清—舟山”“横店—建德”“海岛快巴”等低空旅游精品航线;打造“低空+影视+旅游”特色消费;大力发展“低空+体育”新兴消费。